虛擬學校助力區級課題結題匯報與展示活動
發布時間:2021-5-20
簡介
2021年4月29日下午,北京農學院附屬小學承擔了北京市昌平區教師進修學校高春杰老師區級課題《基于互聯網環境支持下的互動反饋技術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拓展創新的研究》的結題匯報與展示交流活動。北京農學院附屬小學的季明茹教師在此次展示活動中承擔了一節研究課:《墨梅》+《白梅》。參加活動的人員有昌平區小學語文教研室的高春杰老師、北農附小的徐輝副校長和課題組的所有老師。
季明茹老師這節研究課,主要分為七個環節,分別是“看圖猜詩,引出主題”;“初讀古詩,解決字詞”;“深入學習,品析墨梅”;“總結全詩,點明寫法”;“拓展詩歌,再悟品格”;“詩歌吟誦,傳承文化”。在“初讀古詩,整體感知”、“深入學習,品析墨梅”和“拓展詩歌,再悟品格”這三個環節中,季老師多次依托虛擬教學平臺,讓自己的課堂變得高效。
在“初讀古詩,整體感知”這個環節中,季老師借助虛擬教學平臺,推送了選擇題:“下圖中,哪一個是硯”?不僅幫助讓學生具體形象地了解到什么是“硯”,還在無形中滲透了傳統文化,讓學生了解了文房四寶:筆墨紙硯。
在“深入學習,品析墨梅”這個環節中,季老師借助虛擬教學平臺拓展了“王冕的相關資料”、“元朝末期的社會背景”,學生借助虛擬PAD選擇適合自己的閱讀速度進行資料的閱讀,并且還可以在自己有深刻感受的地方進行圈點批注,為自己的學習留痕。
在“拓展詩歌,再悟品格”這個環節中,季老師不僅借助虛擬教學平臺拓展了《白梅》整首詩的內容、注釋,還在學生借助虛擬PAD自學后,推送選擇題,以檢測學生們對于《白梅》這首詩的學習情況。然后根據測試結果,教師進行相應講解,讓課堂變得省時高效。
季老師除了在課上借助了虛擬教學平臺外,在課前和課后也兩次依托虛擬教學平臺。課前季老師為了了解學情,布置了預習檢測題:你認為哪個詞語比較難懂?以此達到“以學定教”。在課后,季老師借助虛擬教學平臺拓展了王冕的另外三首描寫《墨梅》的詩,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墨梅的品格,感受詩人王冕的志向。
虛擬平臺不僅為教師充分了解學生現有思維方式、知識的了解和掌握程度等提供了便捷,進而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還幫助教師轉變了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完全主導”的刻板理念,教師更多地將課堂主動權賦予孩子們,讓孩子們在課堂上動起來,讓學生在相互交流中實現知識的建構,多方面培養了學生的核心素養。